这里是一些零散各处的我对于大陆台湾语言不同的评论。 就把这些零散的碎片copy - paste 在这里罢!
至少也可以见证我零碎思想的一斑。
也许哪天有了时间,我会把我的思想整理出来,写成一篇系统的论文。
一如大学时代的我们,篇篇都是认真,整齐和系统的报告。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琐事的增多,也许这个整理出来的期许只是一个永远的梦想。
=========================================================================================================================
对于多元化的语言和文化,我是永远抱着欣赏和拥抱的态度的。也不是故意去学,
只不过是走到哪儿学到儿。在一个地方住,我就去学他们当地的语言。
在国外快二十年了,也就稀里糊涂地学了几个。惭愧的是哪个都讲不好。
连我的母语中文,刚上网的时候也都快想不起来了。
至于我父母和祖父母的母语--山东话,除了一段山东快书,更是一个字也不会。
好在上网以来我爱的小友Momo 和约定教了我许多。特致感激。
对于我,语言永远都是是活的,永远我中有你,你中由我,相互影响促进和发展。
语言方言不只是大陆和台湾的区别,南方北方的区别,东方西方的区别,各地都有方言,
甚至每村都有区别。不仅汉语的分支的分支好几千不只。任何人类语言都这样。
譬如小小的北欧诸国,方言也多,每个小岛的方言都不一样。安徒生故乡的那个小岛的人
说的丹麦话宛如唐山人说普通话,轻飘飘的,特别醉人。
"玉兰岛" (在丹麦文中被称为玉兰岛的丹麦最大岛,JYlland, 被英文无味地翻译成日德兰岛)人
说的丹麦文象山东人说普通话,忠厚死了,是我的最爱。
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美,但是因为北京话北方话创作在中国文坛上的势力,
让我们很少机会欣赏方别的方言包括南方话的美。历史上有很多大师主动话时间推广方言,丰富汉语。
例如张爱玲不仅推荐并且亲自翻译《海上花列传》,推广沪语与吴侬软语。
杨绛先生也大量使用很多无锡土话。每次读到林海音先生的作品,看到换绿盆儿,驴粪蛋儿这些词汇,
都十分感动。如果不是林先生把这些记下来,我们还能记住这些词汇吗?
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中也用很多广西土话。还有俺们北京的王朔,虽然被批为粗鄙。
然而活的语言 没有粗鄙高雅之分。
最感动的是王桢和(《嫁妆一牛车》作者),努力推广台湾土话(闽南语)。
如果不是这些大师的努力,这些曾经存在过的活的语言, 就不会被我们的儿孙记住。
所有"活的语言 "都是美的。
基于这个认识,我对于对语言的死板标准定义充满反感。
非标准的不一定就是不正确的吧?
语言又怎么能有"标准"呢?
美国文坛特意鼓励外国作家把不同的语言带到英文, 在英文创作当中大量使用他们各自母语
的味道儿,对英文语法和结构打破,重组,丰富,增添语言的新鲜感, 给移入地带来语言
和文化的新鲜和活力。例如谭恩美(Amy Tan) 的《喜福会》(Joy Luck Club)就因为用了几个
中文口语的汉语拼音,譬如"哎呀呀","差不多"之类,而被视为美国文学的新经典。
Virginia Wolfe对三十年代到美国的中国女作家也作如此期许--勇敢地用自己的母语打破英语原来的界限。
曾经流星一时的张戎,令人厌恶的就是她语言的死板,------主位宾齐全,语法正确......
除了因为对她的书的内容视角的猎奇,没有人真正的心悦诚服。
倒是最近的哈金,语言十分独特,我很喜爱。
因此我对在外文学习当中的咬文嚼字的较真儿十分不耐。人类语言本来就是千姿百态,
流动,灵活,和不断进化和演变的。永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
自己独特的新词汇和造句的方式。张爱玲六十年代在伯克利加大就是研究大陆新词汇的,
诸如土法炼钢啊 "黑五累","红五累"什么的。
她收集的新词汇,别说是现在,七十年代末期就不用了。
语言社会研究永远赶不上社会本身发展之快!
所以人类的字典,(不管住在地球上的哪儿),每个一段时间都要升级update一下。
即使这样,也永远赶不上趟儿!
谁在收集今日的新词汇呢?
这个题目可以延伸成很大的一篇论文。
FYI:大陆常用而台湾不常用的9个词 (2008-07-21 06:22:45)
中西文化大陆与台湾交流日益密切,常用词汇的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陆的汉语水平考试(HSK)把基础词汇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共8822个词,其中最常用(基础)的是甲等词汇1033个、乙等词汇2018个、丙等词汇2202个、丁等词汇3569个。最近台湾华语测验推动委员会的网站上公布了台师大国语教学中心的张莉萍老师编撰的TOP词汇表共8000个词,分为初(1500)、中(3500)、高(3000)三个等级。对比大陆HSK的8822个词汇和台湾TOP的8000个词,我们发现同时出现在HSK甲等词汇和TOP初等词汇的有959个,也就是说台湾TOP初等词汇中的64%与大陆HSK甲等词汇重合。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陆HSK甲等词汇的93%与台湾TOP初等词汇重合。另外,同时出现在HSK乙等词汇和TOP中等词汇的有1399个,占HSK乙等词汇的69%,TOP中等词汇的40%。最有趣的是少数被大陆视为基础(甲等)的词汇在台湾被列入高级词汇的那些词。这些词的数量很少,只有这么9个词汇:便宜(名词用)、咱、活儿、实践、联系、听写、喊、组织、关系(动词用)这9个词中有的属于北方俗语,如咱、活儿,还有的与大陆政治体系相关的词汇如组织、实践。另外,大陆人喜欢喊,台湾人习惯叫。至于 便宜,做形容词的时候在两岸都是基础词汇,但是大陆还常常将便宜做名词用,比如说占了点小便宜。同理,关系这个词在两岸都是常用的名词,但在大陆还有交通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这样的用法,把关系做了动词。比较令人诧异的是听写这个词,在大陆属于基本词汇,小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做听写。在台湾听写却成了高等词汇,难道台湾小学生不常做听写练习吗?另外,在大陆被视为甲等的基础词中,有相当多的抽象概念词汇在台湾被列为中等词汇,比如政府、经验、知识、经济、技术、政治、 艺术、发展、条件、工业等。反过来,在台湾是最基础的词汇但在大陆被列为HSK丁等(即最高等)词汇有13个:嘴巴、支票、传真、现金、房租、发票、房东、菜单、奶粉、或是、公分、晚餐、机车。这些词汇中,大陆人的确很少用机车(在台湾一般指摩托车,在大陆则可以指火车,如电力机车)、公分(大陆一般说厘米)、或是(大陆说 或者),而晚餐一般说成晚饭;嘴巴就简称嘴。至于其他的词汇,其实在大陆也属于小学生都明白的基础词汇,建议HSK考虑把支票、传真、现金、房租、菜单、奶粉从丁等适当升级,让两岸的语言靠得更近一些。链接:台湾华语八千词初等中等高等